这一赛道的核心投资机会集中在 “技术与院士团队绑定 + 进入医保快速放量” 的设备企业及上下游耗材企业。
(三)脑科学与神经调控:千亿级蓝海市场的启动期
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胡海岚关于情绪和社会行为脑机制的研究,为抑郁症、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靶点,带动脑科学相关产业进入加速期:
该赛道虽处于早期阶段,但具备 “靶点独家性 + 临床数据优异” 的创新药企,已成为机构布局的核心标的。
二、吴老师拆解学术信号:三维筛选医药真机会
吴老师指出,“院士增选结果是医药投资的‘指南针’,但并非所有相关企业都能兑现收益 —— 需通过‘技术关联度、商业化进度、政策适配性’三维筛选,才能锁定真机会,避开伪标的。”
(一)第一维度:技术关联度,锁定核心受益标的
吴老师通过 “院士合作深度 × 技术转化阶段” 双指标,判断企业与学术突破的关联紧密性:
院士合作深度:重点关注 “与新增院士团队存在直接合作 + 核心技术源于院士研究成果” 的企业。例如某干细胞企业与邓宏魁团队共建联合实验室,独家受让 3 项细胞重编程核心专利,技术关联度达 0.9;而某企业仅与院士团队有学术交流,未涉及技术授权,关联度仅 0.2,需规避。
技术转化阶段:采用 “临床进展系数”(临床阶段权重 × 入组进度)筛选。某智慧医疗企业的腹腔镜机器人已完成三期临床入组(权重 0.8),入组进度 100%,系数达 0.8;而某脑科学企业仍处于临床前研究(权重 0.2),系数仅 0.2,成长确定性较弱。
(二)第二维度:商业化进度,筛选高确定性标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