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动应对:2024 年 6 月,大盘回调带动标的 F 跌至 16.8 元,团队跟踪发现 “订单交付正常(已交付 8 亿元)+ 机构持仓从 18% 升至 25%”,提示 “坚定持有,不割肉”;
中期验证:2024 年 8 月中报显示,标的 F 营收同比增 45%,储能变流器产能利用率达 95%,确认业绩持续兑现,维持 50% 满仓持仓。
(三)止盈阶段:纪律性离场,锁定收益(2024 年 Q4)
首次止盈:2024 年 10 月,标的 F 股价涨至 28 元,PE 升至 38 倍(接近行业均值 40 倍,估值安全线触发),提示减仓 50%,锁定 9.8 元收益(收益率 54%);
二次止盈:2024 年 11 月,政策补贴细则落地(利好出尽),标的 F KDJ 出现超买死叉,提示清仓离场,最终股价 29.5 元,总收益达 61%;
风险规避:清仓后 1 个月,标的 F 因 “原材料涨价导致毛利率下降”,股价回调 20%,学员成功避开风险。
这一案例中,“价值 50” 体系的核心不是 “精准预测股价”,而是 “用政策、估值、业绩的逻辑过滤噪音,用纪律性操作锁定收益”—— 这也是 “价值 50” 学员能实现 61% 收益,而同期散户仅盈利 12% 的关键。
三、散户常见误区:“价值 50” 如何帮你破局?
2024 年学员调研显示,散户参与 “价值 50” 投资常陷入三大误区,针对这些问题,体系通过 “动态调整、多维度验证、仓位建议” 提供解决方案,帮助投资者避开陷阱:
(一)误区 1:误以为 “价值 50” 是静态名单,买入后不跟踪
“价值 50” 每季度更新 1 次标的池,调出 “政策退坡、估值过高、业绩下滑” 的标的,纳入新符合条件的标的,更新报告同步推送至学员;
合作体系提供 “标的动态跟踪提醒”,若标的触发 “估值超线、业绩增速下降”,短信实时推送 “减仓建议”;
(二)误区 2:只看 “PE 低”,忽略业绩兑现能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