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参考:2021 年教育股(如新东方)
2021 年 5 月前,新东方股价维持在 100-120 港元区间,股东持仓成本多集中在 80-100 港元;2021 年 7 月 “双减” 政策出台,教育行业逻辑从 “K12 培训扩张” 转向 “业务全面整改”,市场对教育股的价值预期从 “盈利增长” 下调至 “业务收缩、业绩亏损”。尽管 8 月新东方股价跌至 80 港元以下(全部股东套牢),但行业逻辑逆转导致价值预期持续下调,后续股价继续跌至 2.8 港元,较套牢价再跌 96%。
吴老师解读:行业逻辑是 “个股价值的根基”,当根基坍塌时,“股东套牢” 只是 “暂时的成本锚定”,而非 “价值底”。就像一棵大树,若根部腐烂(行业逻辑逆转),即使枝叶暂时存活(股东套牢),最终仍会枯萎(股价持续下跌)。
2. 驱动 2:公司基本面恶化,现金流断裂引发 “被动抛售”
即使行业逻辑未变,若公司自身基本面持续恶化(如业绩连续亏损、应收账款高企、现金流断裂),股东(尤其是机构股东、质押股东)会因 “规避信用风险、满足平仓要求” 而被动抛售,即使股价已低于所有股东持仓成本,仍会形成 “抛压大于买盘” 的局面,导致股价持续下跌。
案例参考:2022 年某地产股(如某中型房企)
2022 年初,该地产股股价跌至 5 元,低于所有股东(机构持仓成本 6-8 元、散户持仓成本 5.5-7 元)的持仓成本,看似 “全部股东套牢”;但公司 2021 年净利润亏损 50 亿元,2022 年 Q1 现金流为负 30 亿元,部分股东因 “质押平仓”(质押价 4.5 元)、“机构风控减持”(止损线 5 元)被迫抛售。尽管股价已套牢所有股东,但被动抛压导致股价继续跌至 2 元,较套牢价再跌 60%。
关键洞察:基本面恶化引发的 “被动抛售” 是 “套牢后仍下跌” 的重要推手 —— 当股东因 “非盈利因素”(如平仓、风控)抛售时,“持仓成本” 已不再是决策依据,“规避进一步风险” 成为首要目标,此时股价会脱离成本锚定,随抛压自由下跌。
3. 驱动 3:恐慌情绪传导,非理性抛售放大下跌幅度
A 股市场中 “情绪面” 对短期股价的影响远超 “成本面”,当个股出现 “股东套牢 + 持续下跌” 的走势时,散户投资者会因 “恐慌情绪” 跟风抛售,形成 “越跌越卖、越卖越跌” 的恶性循环,即使股价已低于合理估值,短期仍会因情绪恐慌而继续下跌。
案例参考:2023 年某新能源股(如某光伏组件企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