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现:很多股民看到股价突然涨停或跌停,就认为 “是庄在拉抬或砸盘”;看到股价震荡,就觉得 “是庄在洗盘”,将所有股价波动都归咎于 “庄的操控”。
教授分析:“当前 A 股有 5000 多只股票,总市值超 100 万亿元,单一机构根本没有资金实力‘操控’一只股票的股价。股价涨跌,本质是‘市场合力’的结果 —— 包括宏观经济、行业政策、公司基本面、资金流向等多因素共同作用,而非某一个‘庄’能决定。”
吴老师案例:2023 年某新能源股票因 “行业政策利好”,单日涨停,成交额达 50 亿元。事后跟踪发现,买入资金中,公募基金占 30%、外资占 20%、散户占 25%、其他机构占 25%—— 这是典型的 “市场合力推动涨停”,而非 “庄的操控”。若股民误以为 “是庄在拉抬” 而盲目跟风买入,后续政策热度消退,股价回调,反而会被套。
表现:不少股民认为 “庄的核心目的是赚散户的钱”,主力的每一次操作(如洗盘、拉升、出货),都是为了 “诱骗散户买入或卖出”,将主力与散户对立起来。
教授纠正:“当前 A 股的主力群体(如公募基金、保险资金),管理的是普通投资者的钱(如散户的基金申购款、居民的养老金),他们的核心目标是‘实现资产增值’,而非‘收割散户’。主力盈利的逻辑是‘分享企业成长收益’或‘把握行业趋势机会’,而非‘赚散户的差价’。”
吴老师补充:“我曾跟踪某公募基金持仓的一只消费股票,该基金持有 3 年,期间股价从 50 元涨至 120 元,基金赚的是‘企业净利润增长 3 倍’的钱,而非‘收割散户’。期间确实有散户在低位卖出,但这是散户‘自身恐惧导致的决策失误’,而非基金‘刻意洗盘’。”
表现:很多股民觉得 “小盘股市值小,容易被庄操控;大盘股市值大,庄控不动,所以没有庄”,因此更愿意参与小盘股投资,认为 “有庄才能涨”。
教授警示:“这种认知完全过时。当前小盘股因‘流动性差、基本面不稳定’,反而被主流机构(如公募、外资)规避;而大盘股(如消费龙头、新能源龙头)因‘基本面稳定、流动性好’,成为主力资金的重仓标的。大盘股的‘主力’是‘多路机构资金的集合’,虽然不是传统‘独庄’,但对股价的影响力远大于小盘股的‘零散资金’。”
吴老师数据:2023 年 A 股涨幅前 100 的股票中,大盘股(市值超 500 亿元)占 60%,这些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,80% 以上是公募基金、保险资金、外资;而跌幅前 100 的股票中,小盘股(市值低于 50 亿元)占 75%,这些股票的股东中,很少有主流机构身影 —— 这说明 “当前市场的‘主力效应’,主要体现在大盘股上”,而非小盘股。
资金规模:截至 2024 年,A 股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超 28 万亿元,其中股票型 + 混合型基金规模超 10 万亿元,是 A 股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群体。
操作逻辑:以 “价值投资” 或 “成长投资” 为核心,通过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,选择 “业绩稳定增长、行业前景好” 的股票,长期持有(通常 1-3 年),赚取 “企业成长收益”。
偏好标的:大盘股、行业龙头(如消费领域的茅台、家电领域的美的、新能源领域的宁德时代),市值通常在 500 亿元以上,基本面透明,流动性好。
教授点评:“公募基金是 A 股市场的‘压舱石’,他们的持仓方向,往往代表‘市场主流投资逻辑’。普通股民跟随公募基金的重仓方向(如通过基金季报查看持仓),比盲目‘找庄’更安全。”
吴老师案例:2021-2023 年,某公募基金重仓某半导体龙头股,期间该股票因 “国产替代趋势 + 净利润年增长 25%”,股价从 80 元涨至 180 元,基金赚取的是 “行业趋势 + 企业成长” 的钱,而非 “操控股价”。期间虽有股价震荡,但基金始终坚定持有,最终实现大幅盈利。
资金规模:截至 2024 年,外资通过沪深股通持有 A 股的市值超 2 万亿元,虽然规模不及公募基金,但因其 “操作精准、趋势判断能力强”,被股民称为 “聪明钱”。
操作逻辑:以 “全球资产配置” 为核心,关注 “A 股与全球市场的估值差、人民币汇率、中国宏观经济” 等因素,偏好 “估值合理、分红稳定、行业地位稳固” 的股票,操作相对灵活(持仓周期从数月到数年不等)。
偏好标的:消费龙头(如茅台、伊利)、金融龙头(如招行、平安)、高股息股票(如长江电力),这些股票 “业绩波动小,抗风险能力强”。
教授分析:“外资的投资逻辑成熟,注重‘长期价值’,很少参与短期投机。他们的流入流出,往往能提前反映‘市场对 A 股的长期预期’,普通股民可将北向资金流向作为‘市场趋势的参考指标’。”
吴老师提醒:“我曾指导股民通过‘北向资金持续流入的股票’筛选标的,2023 年某消费股票被北向资金连续 10 周加仓,后续股价上涨 40%—— 外资的‘聪明’,本质是‘基于全球视野的价值判断’,而非‘操控股价’。”
资金规模:截至 2024 年,保险资金与社保基金投资 A 股的规模超 5 万亿元,资金性质 “长期、稳定”(保险资金久期通常在 10 年以上,社保基金追求 “安全前提下的增值”)。
操作逻辑:以 “绝对收益” 为核心,注重 “股票的估值安全边际、分红率、基本面稳定性”,很少参与短期波动,持仓周期通常 3-5 年,甚至更长。
偏好标的:高股息股票(如煤炭、公用事业领域的股票,分红率通常在 5% 以上)、大盘蓝筹股(如银行、保险股),这些股票 “下跌风险小,每年能提供稳定分红收益”。
教授点评:“保险资金与社保基金是 A 股市场的‘长期压舱石’,他们的持仓方向,代表‘市场的安全边际所在’。普通股民若风险承受能力低,可参考这类资金的持仓,选择‘高股息、低波动’的股票。”
吴老师案例:某社保基金持仓某公用事业股票,持有 5 年期间,该股票每年分红率 6%,股价从 10 元涨至 18 元,总收益(分红 + 股价上涨)达 140%—— 社保基金赚的是 “长期稳定收益”,而非 “短期投机收益”,这与传统 “庄” 的操作逻辑完全不同。
操作逻辑:产业资本是 “最了解公司基本面的主力”,他们的操作(如增持、减持、回购),往往基于 “对公司当前估值的判断”—— 当股价低于 “内在价值” 时,会通过 “增持、回购” 提振市场信心;当股价高于 “内在价值” 时,会通过 “减持” 实现收益。
偏好标的:自家公司股票(仅限 “估值合理、基本面向好” 时),部分产业资本也会通过 “产业链投资”,布局上下游优质公司。
教授分析:“产业资本的操作,是‘公司内在价值的晴雨表’。若某上市公司大股东连续增持,且给出‘基于公司长期发展的增持理由’,往往说明‘当前股价被低估’;若大股东在高位大幅减持,且无合理理由,可能说明‘公司估值过高’。”
吴老师案例:2023 年某新能源公司因 “股价下跌 30%,低于公司内在价值”,大股东增持 1 亿元,同时公司启动 5 亿元回购计划。后续股价逐步反弹至合理估值区间,大股东与普通股民实现 “双赢”—— 这说明产业资本的操作,并非 “收割散户”,而是 “基于价值的理性行为”。
资金规模:截至 2024 年,A 股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 20 万亿元,其中股票策略私募基金规模超 5 万亿元,部分私募基金(如专注价值投资、趋势投资的产品)是市场的 “灵活主力”。
操作逻辑:分为两类 —— 价值型私募注重 “估值低估、基本面反转”,持仓周期较长(1-2 年);趋势型私募注重 “市场趋势、资金流向”,持仓周期较短(1-3 个月),操作相对灵活。
偏好标的:价值型私募偏好 “被低估的大盘股、行业反转股”;趋势型私募偏好 “处于上升趋势的行业龙头(如 AI、新能源阶段性热点龙头)”。
教授提醒:“私募基金操作差异大,部分短期投机的私募可能‘追涨杀跌’,但主流私募仍以‘价值或趋势’为核心,而非传统‘坐庄’。普通股民选择私募基金时,需关注其‘长期业绩、投资逻辑’,而非‘是否能跟庄’。”
吴老师补充:“我曾与某价值型私募合作,他们重仓某消费股票的逻辑是‘估值低于行业平均 30%,净利润稳定增长’,持有 1 年半后,股价上涨 50%—— 这类私募的盈利逻辑,与公募基金类似,都是‘基于价值的投资’。”
核心逻辑:主力资金(如公募、外资、社保)的研究能力远强于普通股民,他们重仓的行业与标的,往往是 “有长期逻辑支撑的优质领域”。普通股民跟随主力方向,能大幅降低 “选错赛道” 的风险。
具体操作(3 个渠道):
公募基金季报:通过 “天天基金网”“东方财富网” 查看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,筛选 “多只基金共同持仓的行业龙头”(如多只消费基金都重仓茅台,说明消费龙头是主力共识);
北向资金流向:通过 “同花顺”“东方财富” 查看北向资金每日流入流出的行业与个股,选择 “北向资金连续 1 周以上净流入的标的”;
社保基金持仓:通过 “巨潮资讯网” 查看上市公司年报 / 季报,筛选 “社保基金连续 2 个季度以上持仓的股票”。
吴老师案例:2023 年,公募基金、北向资金、社保基金共同重仓 “AI 中游设备” 行业,某股民通过上述渠道筛选出该行业龙头股,持有半年后股价上涨 60%—— 这就是 “跟着主力选方向” 的效果。
核心逻辑:主力资金(尤其是公募、外资、社保)会严格规避 “基本面恶化、有退市风险、估值过高” 的标的,这些标的因 “无主力资金支撑”,股价往往 “涨难跌易”,普通股民参与后容易被套。
具体规避标准(3 个指标):
基本面:连续 2 个季度净利润亏损、资产负债率超过 80%、核心业务收入同比下滑 30% 以上的股票;
估值:PE(市盈率)超过行业平均 3 倍以上、PB(市净率)超过行业平均 5 倍以上的股票;
流动性:日均成交额低于 5000 万元、日均换手率低于 1% 的小盘股(无主力资金愿意参与,买入后难以卖出)。
教授警示:“2023-2024 年退市的股票中,90% 以上都符合‘无主力关注’的特征 —— 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无公募、外资、社保,日均成交额低于 3000 万元。普通股民只要避开这些标的,就能避免‘踩雷退市股’的风险。”
核心逻辑:主力资金在持仓过程中,会因 “市场情绪波动、短期获利盘了结” 等原因,导致股价出现 “短期回调”,很多股民会误以为 “是主力在洗盘或出货”,盲目卖出,错失后续涨幅。实际上,主力的 “回调” 与传统 “庄的洗盘” 有本质区别。
区分主力 “正常回调” 与 “真出货” 的 3 个指标:
基本面:若公司净利润仍在增长、行业逻辑未变,回调是 “正常波动”;若基本面恶化(如业绩暴雷),回调是 “真出货”;
资金流向:回调时,主力资金(如北向资金、公募基金)未大幅流出,甚至逆势流入,是 “正常回调”;若主力资金持续流出,是 “真出货”;
支撑位:回调未跌破 “20 日均线、前期低点” 等关键支撑位,是 “正常回调”;若跌破关键支撑位且放量下跌,是 “真出货”。
吴老师案例:2023 年某半导体股票,因 “短期获利盘了结” 回调 15%,但期间北向资金逆势加仓 5 亿元,公司净利润仍增长 20%,且未跌破 20 日均线 —— 这是主力 “正常回调”,后续股价反弹 30%。若股民误以为 “是主力出货” 而卖出,会错失盈利机会。
核心逻辑:主力资金(如公募、社保)的盈利逻辑是 “长期持有,分享企业成长”,而非 “短期投机,赚取差价”。普通股民若想 “跟着主力赚钱”,需摒弃 “短期暴富” 心态,与主力 “同频共振”,注重长期持有。
具体操作建议:
持仓周期:选择主力重仓的优质股后,持仓周期至少 3-6 个月,避免 “持有 1-2 周就卖出” 的短线操作;
收益预期:设定合理收益预期(如年化 15%-20%),达到预期后可部分止盈,而非 “追求短期翻倍”;
心态管理:股价短期波动时,若基本面未变、主力未大幅流出,可坚定持有,避免 “因恐慌卖出”。
教授补充:“我做过统计,2019-2023 年,公募基金重仓股的‘持有 1 年以上收益’,比‘持有 1 个月收益’高 3 倍以上,且波动更小。这说明‘与主力同频,长期持有’,是普通股民最容易赚钱的方式。”
《A 股主力实战课:从认知到跟随》(12 节视频课)
内容涵盖:传统坐庄的消亡与主力认知误区、当前 A 股 5 类主力的操作逻辑与偏好、主力资金流向的分析方法(如北向资金、公募持仓查看)、跟随主力的 4 个实战策略,搭配 50 个实战案例(如公募重仓股案例、北向资金加仓案例),让 0 基础股民也能轻松理解。
额外福利:赠送 “主力资金分析工具包”(含北向资金实时查询链接、公募基金季报筛选指南、主力持仓分析表格),方便股民随时查看主力动向。
“模拟盘跟随主力训练”
提供 10 万模拟盘资金,吴老师团队每日筛选 “主力资金持续流入的优质标的”,让股民模拟操作:
指导 “如何分析主力资金流向”(如 “北向资金加仓的逻辑是什么”);
指导 “如何判断主力回调与出货”(如 “回调时是否该卖出”);
指导 “如何设定持仓周期与收益预期”(如 “持有多久合适”);
帮助新手在 “无风险环境” 中熟悉主力操作逻辑,避免实盘 “误判主力” 导致的亏损。
新手答疑社群
建立 “A 股主力学习社群”,吴老师团队 24 小时解答疑问(如 “这只股票的主力是谁”“北向资金流入是好事吗”“主力回调该卖出吗”);
每日分享 “主力资金日报”(含当日北向资金流入行业、公募基金最新持仓变化),帮助股民实时跟踪主力动向。
“主力重仓标的推荐 + 分析报告”
吴老师团队每日结合 “公募持仓、北向资金流向、社保持仓”,筛选 3-5 只 “多主力共同重仓、基本面良好、估值合理” 的标的,附 “详细分析报告”:
主力构成:该标的的主力是公募、外资还是社保,主力持仓比例多少;
持仓逻辑:主力为何重仓该标的(如 “净利润增长 20%、估值低于行业平均”);
操作建议:买入价格区间、持仓周期(如 3-6 个月)、止损位(如跌破 20 日均线);
示例:2024 年 6 月,团队推荐某消费龙头股,分析报告显示 “公募持仓 30%、北向资金连续 10 周加仓、净利润增长 15%”,股民 5 万本金按建议买入,持有 4 个月后股价上涨 35%,盈利 1.75 万。
“主力行为实时解读”
针对推荐的标的,团队实时跟踪主力行为并解读:
资金流向解读:如 “北向资金今日加仓该标的 1 亿元,说明主力长期看好”;
回调解读:如 “该标的今日回调 5%,但公募资金未流出、未跌破 20 日均线,属于正常回调,无需卖出”;
出货预警:如 “该标的主力资金连续 3 天流出,且基本面出现恶化,建议减仓 50%”;
帮助股民 “精准判断主力行为”,避免 “误把回调当出货” 或 “误把出货当回调”,把握盈利机会。
“每周 1 对 1 主力复盘”
每周日,吴老师团队与股民进行 1 对 1 复盘:
回顾本周主力标的操作(如 “是否按建议买入,是否因回调卖出导致错失收益”);
分析主力分析中的错误(如 “误判北向资金流出的原因,导致盲目减仓”);
制定下周计划(如 “某主力标的若回调至某价位,可加仓 10% 仓位”);
帮助股民持续优化 “跟随主力” 的操作,逐步提升盈利能力。
“个人跟随主力体系诊断与优化”
吴老师亲自与股民深度沟通 “过往跟随主力的操作记录、主力分析方法、持仓习惯”,从 3 个维度诊断漏洞:
认知漏洞:是否仍有 “传统坐庄思维”,误判当前主力逻辑;
方法漏洞:是否 “只会看单一主力指标(如北向资金),忽视多主力共振”;
操作漏洞:是否 “因短期波动,提前卖出主力重仓标的,错失长期收益”;
针对漏洞制定 “个性化优化方案”,例如 “建立‘公募 + 北向 + 社保’多主力共振筛选标准”“设定‘基本面未变,不跌破 20 日均线不卖出’的持仓规则”,帮助股民打造 “科学、可持续的跟随主力体系”。
“长期主力仓位规划”
结合股民 “资金规模、风险承受能力、投资目标”,制定 “跟随主力的仓位规划”:
资金分配:将资金分为 “60% 主力重仓优质股(长期持有)、30% 行业 ETF(分散风险)、10% 现金(应对回调加仓)”;
标的配置:配置 3-5 只不同行业的主力重仓股(如消费、新能源、半导体),避免 “单一行业风险”;
止盈止损:单只标的盈利达 20%-30% 时,止盈 50%;跌破 20 日均线且主力资金流出时,止损 30%;
帮助股民建立 “风险可控、收益稳定” 的主力跟随体系,避免 “单一标的波动过大” 导致的风险。
“年度主力投资规划与跟踪”
年初:结合 “主力资金全年布局方向(如公募基金年度策略、外资年度配置计划)”,制定 “年度跟随主力规划”,明确 “重点关注的行业(如新能源、AI)、预期收益(如年化 25%)、仓位调整原则”;
每月:跟踪主力资金动向变化(如 “公募基金是否调整重仓行业”),优化标的配置(如 “减少某行业标的仓位,增加另一行业标的仓位”);
年末:总结全年跟随主力的盈利情况、体系优化效果,制定下一年度规划,确保 “长期跟随主力,实现稳定盈利”;
帮助股民从 “被动跟随主力” 转变为 “主动、有规划地跟随主力”,彻底告别 “盲目跟风主力” 的误区。
官网咨询:访问吴老师投资咨询官方网站(gphztz.com),在 “读懂 A 股主力” 板块查看 3 类服务的详细介绍,点击 “在线咨询”,客服会根据您的 “炒股经验、资金规模、核心困扰(如‘新手不懂主力’‘误判主力行为’)” 推荐适合的服务;
电话咨询:拨打官方咨询电话(网站底部公示),与吴老师团队直接沟通,例如 “我想跟随北向资金炒股,该选哪种服务”,团队会结合您的情况提供个性化建议,无强制推销。
入门学习型:签订协议后,立即发送《A 股主力实战课》视频链接与 “主力资金分析工具包”,开通模拟盘账号,邀请加入新手答疑社群;
实战指导型:1 个工作日内为您推送 “首期主力重仓标的及分析报告”,开通 “主力行为实时解读通道”,安排每周 1 对 1 复盘时间;
体系优化型:3 个工作日内,吴老师团队与您沟通 “过往跟随主力的操作记录”,启动 “体系诊断”,1 周内出具 “个性化优化方案”。
2025-11-27
2025-11-27
2025-11-27
2025-11-27
2025-11-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