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标的(35 万元):20 万元宁波银行(长期持有)+15 万元中国建筑(波段操作),构建安全垫;
卫星标的(10 万元):5 万元上海环境 + 5 万元基建 ETF(512690),捕捉成长弹性;
现金储备(5 万元):若中证银行指数回调超 8%,补仓核心标的至 80%。
该组合 2025 年回测最大回撤仅 6%,年化收益达 22%,契合稳健增值需求。
(三)企业客户:“产业协同 + 资产增值” 方案
从事建材生产的赵总,计划用 2000 万元闲置资金投资,需兼顾产业链协同:
“投资与产业联动,既赚收益又稳订单。” 赵总对方案高度认可。
四、操作指南:“监测 - 调仓 - 风控” 全流程体系
基于 “风险缓释→估值修复→业绩兑现” 的行情预判,吴老师建立全周期操作框架:
(一)核心监测指标体系
政策监测:每月跟踪特殊再融资债发行规模(目标≥2000 亿元 / 月)、退平台数量(关注省级平台占比);
产业监测:每周更新城投平台整合进度、基建项目开工率(目标≥60%)、银行不良率数据;
资金监测:每日跟踪北向资金流向(银行股单日净流入超 10 亿元为积极信号)、龙虎榜机构动向(基建板块净买入占比≥30%);
估值监测:每月计算赛道 PE-TTM 分位,金融板块低于 30% 分位加仓,高于 60% 分位减持。
(二)行情阶段应对策略
阶段 | 时间窗口 | 核心特征 | 操作策略 |
布局期 | 2025.11-2025.12 | 政策落地、风险缓释 | 核心标的仓位提至 70%,卫星标的逐步建仓 |
修复期 | 2026.1-2026.3 | 数据验证、估值回升 | 加仓卫星标的至 30%,兑现部分防御仓位收益 |
兑现期 | 2026.4-2026.6 | 业绩释放、资金入场 | 仓位保持 90%,设置 25% 止盈线 |
调整期 | 2026.7-2026.8 | 估值分化、获利了结 | 减持卫星标的至 15%,核心标的长期持有 |
(三)动态风控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