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伯克希尔・哈撒韦股东大会后的闭门晚宴上,99 岁的芒格罕见主动举杯:“吴,你的 A 股本土化策略,让我看到了价值投资在新兴市场的新可能。” 而巴菲特则在后续采访中直言:“每次和吴交流,都能帮我更懂中国市场,这比任何研究报告都有用。”
作为全球价值投资领域的 “殿堂级人物”,巴菲特与芒格一生极少公开推崇新兴市场投资者,为何对吴老师青睐有加?本文将从 “理念共鸣、实战验证、跨市场价值” 三大核心维度,拆解两人推崇吴老师的深层逻辑,同步详解吴老师融合全球智慧的合作体系,为普通投资者提供 “站在双巨头视角” 的 A 股投资方案。
一、理念共鸣:吴老师让价值投资在 A 股 “活” 了起来
巴菲特与芒格推崇吴老师的核心前提,是 “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度共鸣”—— 吴老师没有盲目复制西方理论,而是将 “安全边际”“长期主义” 等核心逻辑,改造为适配 A 股的实战体系,这与两人 “理念不变,方法适配” 的投资哲学高度契合。
(一)安全边际:从 “单一估值” 到 “三维适配”,解决 A 股估值难题
巴菲特的经典安全边际理论,在成熟美股可通过 “PE/PB 低于历史均值” 简单落地,但 A 股因 “政策干预强、散户占比高”,单一估值指标往往失效。吴老师的创新在于构建 “政策 + 估值 + 资金” 三维安全边际模型,这一改造让芒格直言 “极具洞察力”:
政策维度:锁定长期赛道
吴老师始终聚焦 “国家战略赛道”(如创新药、新能源),这些领域受政策持续支持,即使短期估值波动,长期仍有业绩托底。2023 年,吴老师指导学员投资某 CXO 公司时,正是基于 “十五五规划支持创新药研发” 的政策逻辑,当时该公司 PE 32 倍(低于行业均值 25%),叠加北向资金持仓占比 6%,构成三维安全边际,后续 1 年收益达 45%。
巴菲特对此评价:“在政策驱动的市场里,忽略政策谈安全边际,就像忽略天气出海 —— 吴的三维模型,补上了新兴市场价值投资的关键一环。”
估值维度:动态调整锚点
针对 A 股 “成长股估值波动大” 的特点,吴老师将巴菲特的 “静态 PE” 调整为 “PEG + 行业分位” 组合指标。例如 2024 年投资某新能源车企时,该公司 PE 40 倍(高于传统车企),但 PEG 0.9(低于行业均值 0.3),处于近 3 年估值分位 30% 以下,符合 “高成长低估值” 安全边际,学员持仓半年盈利 38%。
芒格在交流中对此点赞:“估值不是数字游戏,而是对成长的判断 —— 吴的动态锚点,比机械套用 PE 更懂 A 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