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 年布局新能源(政策支持光伏产业,某光伏企业 PE 30 倍,低于行业均值 20%,研发投入占比 15%),2 年收益 450%,赚 1260 万;
2013 年切入创新药(医保谈判首次纳入创新药,某 CXO 公司 PE 35 倍,北向资金持续加仓),3 年收益 620%,赚 3100 万;
三、第三阶段:2016-2022 年(1 亿→10 亿):规模扩张期 —— 靠 “产业链联动 + 风险对冲” 突破瓶颈
资金突破 1 亿后,吴老师面临 “规模与收益平衡” 的难题,他通过 “产业链联动布局” 和 “全球化风险对冲”,在控制回撤的同时实现 10 倍增长,核心是 “从单票盈利转向赛道盈利”。
(一)产业链联动:从 “选个股” 到 “布局赛道”(1 亿→5 亿)
2016 年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:上游某锂矿企业(PE 28 倍,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,锂价上涨预期)+ 中游某电池材料公司(PE 32 倍,研发投入占比 18%)+ 下游某车企(PE 35 倍,销量增速超 50%),3 年产业链整体收益 380%,资金从 1 亿增至 4.8 亿;
2019 年布局创新药产业链:上游某医药中间体公司(PE 30 倍,订单增速 40%)+ 中游某 CXO 公司(PE 35 倍,北向资金持仓 8%)+ 下游某创新药龙头(PE 40 倍,临床数据达标),2 年收益 108%,资金突破 10 亿。
(二)风险对冲:应对黑天鹅,控制大规模回撤(10 亿→10.2 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