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老师分析:“这轮政策并非‘空喊口号’,而是有资金、有细则、有落地时间表,能切实改善企业盈利预期,是行情持续的重要支撑。”
(二)信号 2:资金端是 “短期炒作” 还是 “长期布局”?
资金动向直接决定行情持续性,吴老师通过 “北向资金流向、机构持仓变化、成交量结构” 三个指标,判断资金性质:
1. 北向资金:连续流入且聚焦 “高业绩确定性板块”
北向资金被称为 “聪明资金”,其流向对行情有重要参考意义。若北向资金 “单日大幅流入但次日流出”,属于短期炒作;若 “连续 5 个交易日以上净流入,且重点配置消费、金融等业绩稳定板块”,则是长期布局信号。
2024 年 7 月以来,北向资金已连续 8 个交易日净流入,累计流入金额达 356 亿元,其中贵州茅台、招商银行、伊利股份等白马股获净买入额均超 20 亿元,符合 “长期布局” 特征,而非短期追涨热点板块。
2. 机构持仓:公募基金加仓 “低估值 + 高成长” 标的
公募基金的持仓变化反映机构对行情的判断。吴老师团队通过分析 2024 年二季度公募基金报告发现,基金经理重点加仓 “动态 PE 低于 25 倍、2024 年净利润预期增长率超 15%” 的标的,如宁德时代(加仓比例 2.3%)、迈瑞医疗(加仓比例 1.8%),而非 “PE 超 50 倍、业绩无支撑” 的题材股,说明机构对当前行情的态度是 “稳健布局”,而非盲目炒作。
3. 成交量: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 3 日突破 9000 亿元
成交量是行情的 “血液”,若市场上涨伴随成交额持续放大(如连续 3 日突破 9000 亿元),说明有增量资金入场,行情持续性更强;若 “缩量上涨”(成交额低于 7000 亿元),则可能是 “存量资金博弈”,上涨空间有限。
当前沪深两市成交额已连续 3 日突破 9000 亿元,7 月 15 日更是达到 9800 亿元,增量资金主要来自 “居民储蓄搬家”(银行理财赎回资金转向股市)和 “保险资金加仓”(2024 年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比例提升至 25%),为行情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撑。
(三)信号 3:业绩端是否有 “行业性改善” 迹象?
脱离业绩的上涨终究是 “空中楼阁”。吴老师强调,判断行情能否持续,关键要看 “是否有 2-3 个核心行业出现业绩改善”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