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时,吴老师强调:“2026 年四大主题将呈现‘轮动上涨’特征,投资者需根据政策落地进度与业绩披露节奏,每季度调整一次配置比例,避免单一主题过度集中。” 例如,2026 年 Q1 可重点配置 “中国新质生产力”(政策密集期),Q2 转向 “全球 AI 应用深化”(AI 行业应用旺季),Q3 加大 “新能源产业链重构” 配置(新能源装机旺季),Q4 增配 “高端制造国产替代”(年底订单结算期)。
(二)标的选择:避开 “主题炒作”,锁定 “价值成长”
在标的选择上,吴老师提醒投资者应避开 “仅贴主题标签、无实质业绩支撑” 的炒作标的,重点选择具备 “主题契合度高 + 业绩增长稳 + 估值合理” 的价值成长标的,具体遵循 “三不选、三优选” 原则:
以 “全球 AI 应用深化” 主题为例,某 AI 芯片企业虽然属于 AI 产业链,但 AI 芯片业务占比仅 25%,且研发投入占比 8%,市盈率达行业平均 2 倍,属于 “伪主题 + 高估值” 标的,应规避;而某 AI + 制造解决方案企业,AI 应用业务占比 82%,研发投入占比 18%,近 3 年净利润复合增速 35%,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 15%,属于 “纯正 + 低估” 标的,可重点配置。
(三)仓位管理:设置 “安全边际”,动态调整风险敞口
针对四大主题的波动特征,吴老师建议投资者采用 “动态仓位管理” 策略,设置严格的 “安全边际” 与 “止损纪律”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