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应用场景来看,卫星互联网下游需求的持续拓展为板块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。目前,卫星互联网已在应急通信、海洋通信、航空互联网、物联网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:在应急通信领域,2025 年国内卫星应急通信终端出货量达 150 万台,较 2020 年增长 3 倍;在海洋通信领域,国内远洋船舶卫星通信覆盖率从 2020 年的 45% 提升至 2025 年的 85%;在航空互联网领域,国内已有 20 家航空公司引入卫星互联网服务,覆盖航班超 5000 架次 / 日。随着 5G 技术与卫星互联网的融合发展,车联网、智慧城市等新应用场景也将逐步打开,预计 2027 年卫星互联网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将突破 2000 亿元,为板块内企业带来持续增长空间。
(三)电池板块:需求爆发 + 技术升级,产业链优势持续强化
电池板块近期的走强,核心得益于下游新能源需求的持续爆发与电池技术的不断升级,同时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,也为板块内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竞争优势,推动板块业绩与股价同步上涨。
从需求端来看,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电池板块提供了强劲的需求支撑。在动力电池领域,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1800 万辆,同比增长 35%,带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 1200GWh,同比增长 40%;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950 万辆,动力电池装机量达 650GWh,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54%。在储能电池领域,2025 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达 500GWh,同比增长 65%,其中中国储能电池需求达 280GWh,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56%。需求的持续爆发直接推动电池板块内企业业绩快速增长,2025 年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 55%,储能电池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 70%。吴老师团队测算:“2026 年全球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需求将分别达 1500GWh、700GWh,同比分别增长 25%、40%,需求端的强劲增长将为电池板块提供长期支撑。”
从技术端来看,电池技术的不断升级为板块增长注入新动能。目前,电池企业在高能量密度、长循环寿命、快充技术等方面持续突破:在高能量密度方面,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已达 300Wh/kg,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达 200Wh/kg,较 2020 年分别提升 20%、25%;在长循环寿命方面,部分企业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已超 10000 次,较 2020 年提升 50%;在快充技术方面,某龙头企业推出的 “超充电池” 可实现 “充电 10 分钟,续航 400 公里”,充电效率较传统电池提升 3 倍。此外,钠离子电池、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也取得重大进展,某企业研发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 160Wh/kg,循环寿命超 3000 次,已开始小规模量产;固态电池实验室能量密度突破 500Wh/kg,预计 2028 年实现商业化应用。技术升级不仅提升了电池产品的竞争力,也拓宽了应用场景,为板块内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