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二)资产结构优化:从 “美元单一依赖” 到 “多元配置”
亚洲各国不再局限于 “持有美元国债” 的传统模式,2025 年资产结构呈现三大变化:
非美元资产占比提升:亚洲储备中欧元、英镑、人民币等非美元货币占比从 2020 年的 25% 升至 2025 年的 32%,其中人民币资产占比从 3% 升至 8%,中国与东盟国家的 “本币结算贸易” 占比达 40%,减少对美元结算的依赖;
黄金储备规模激增:亚洲各国 2025 年累计增持黄金 1200 吨,其中中国增持 450 吨、印度增持 280 吨、沙特增持 220 吨,黄金在储备中的占比从 8% 升至 12%,成为对冲美元贬值、地缘风险的 “硬资产”;
另类资产配置增加:部分经济体开始配置国际组织债券(如 IMF 特别提款权 SDR、亚投行债券)、绿色债券,2025 年亚洲储备中绿色债券持有量达 5000 亿美元,较 2023 年增长 150%,既符合 “双碳” 目标,又获取更高收益(绿色债券平均收益率较传统国债高 0.8 个百分点)。
二、储备增长的 “核心驱动因素”:出口、外资与政策的三重共振
亚洲外汇储备突破 8 万亿美元,并非偶然,而是 “国际贸易优势、外资持续流入、政策主动储备” 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反映亚洲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提升。
(一)出口顺差:亚洲制造业的 “全球竞争力” 支撑
亚洲是全球制造业核心枢纽,2025 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中亚洲占比达 58%,强劲的出口顺差成为外汇储备增长的 “首要来源”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