规避外资重仓股:适配资金结构
吴老师提醒学员 “避开北向资金大幅流出的标的”(如当时的白酒龙头),因为 A 股散户占比高(2020 年散户交易额占比 56%),外资撤离容易引发短期恐慌,但政策支持的消费标的受情绪影响更小。
(三)差异根源:市场成熟度决定策略选择
二、2022 年 6 月:美联储加息下的 “保守” 与 “激进”
2022 年 6 月,美联储开启近 40 年最激进加息周期,全球资本回流美国,两位大师的策略再次呈现鲜明差异。
(一)巴菲特的 “保守持仓”:美元霸权下的现金选择
现金储备创新高:规避利率风险
2022 年 Q2,伯克希尔现金储备增至 1440 亿美元,创历史新高。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强调:“加息周期下,债券收益率上升,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低,而美股估值中枢下移,此时盲目投资容易陷入‘估值陷阱’。”
增持传统能源:防御性配置
仅少量增持西方石油(持仓占比从 3% 升至 5%),选择传统能源的 “抗通胀属性”,但整体仍以防御为主 —— 美股作为全球资产定价锚,加息对成长股、周期股的冲击具有普遍性,缺乏板块轮动的 “政策避风港”。
(二)吴老师的 “激进布局”:政策托底的新能源机遇
加仓新能源:政策对冲加息影响
2022 年 6 月,国内出台 “新能源汽车下乡” 政策,吴老师指导学员加仓新能源中游设备标的(如某光伏逆变器公司、某锂电池材料企业),核心逻辑是 “加息对 A 股的影响会被政策对冲,新能源作为‘双碳’核心赛道,政策支持力度会持续加码”。三个月后,新能源板块逆势上涨 25%,远超同期美股新能源板块 18% 的跌幅。
网格交易降风险:适配高波动
针对 A 股加息周期下的高波动,吴老师采用 “网格交易法”:在某新能源标的 10-15 元区间,每下跌 1 元加仓 10%,每上涨 1 元减仓 10%,学员通过该策略将波动风险降低 40%,最终实现 22% 的收益。
(三)差异根源:政策干预能力决定风险对冲路径